网上有关“支付宝是怎样处理危机关系的? ”话题很是火热 ,小编也是针对支付宝是怎样处理危机关系的?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支付宝作为人们日常生活离不开的工具 ,其危机关系的处理极大的影响这用户的体验与粘性 。2016年支付宝推出?圈子?功能,就曾将支付宝带入舆论的漩涡。
面对不断发酵的大讨论,支付宝专门进行了道歉 ,发布了一封以《错了就是错了》为题目的内部信。其实,在此之前,支付宝也运用过一些转移视线的公关手段 ,但是很明显,支付宝的这种做法并无成效,主要原因在于支付宝圈子事件牵扯到的是用户的信任危机,这种情况下直接认错才是最有效果的一种办法 。分析处于危机中支付宝的表现 ,不难看出,支付宝在我国移动支付领域经过了长达10多年的布局深耕,面对危机事件 ,利用其强大的信用体系以及透明的操作流程,让用户在面对本公司的危机事件时仍有较强的信任感。
正因如此,支付宝在社交之路上必须加倍小心 ,才不至于拱手将机会让给竞争对手。支付宝此次可以说算是暂时度过了一次危机,另一方面也显示出支付宝向着社交领域进军并不容易 。有人将支付宝总结的很是到位,支付宝的本质是金融 ,金融的特定是封闭性,而社交的本质是开放性,封闭与开放本就是一对矛盾体。这无疑体现出支付宝成功进军社交领域是难上加难。
最重要的是 ,一个足够大体量大公司,对于它而言,最重要的是它的招牌和目标用户 。支付宝此举的推出,短期内吸睛无数。但是长期来说呢?真的是有效的措施吗。支付宝还是陪伴我们始终的钱包吗?或许这个答案我们没办法做出调查 ,但是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份属于自己的答案。在雪崩以前,没有任何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阿里巴巴“欺诈门”事件?
阿里巴巴如今已经是影响中国,乃至影响世界的互联网巨头了 ,所以它的一举一动,特别是股权变动信息,尤其引人注目。
在大众的一贯认知里 ,阿里巴巴是一家被外资控股的公司,它的第一大股东是日本软银,第二大股东是美国雅虎 ,双方持股合计超过60%。
然而,近些年来,作为阿里巴巴的第二大股东雅虎 ,却为何消失不见,鲜少被人提及了?
在这其中,到底有着怎样曲折离奇,不为人知的故事?别急 ,且听我慢慢道来 。
1994年,杨致远和大卫·费罗在美国创立了雅虎互联网导航指南,这是现代互联网门户网站的雏形。
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 ,杨致远与大卫·费罗不仅在门户网站的数据库上有了一定基础,而且在如何运营公司上,也有了一些想法。
于是在1995年 ,他们两人正式注册成立了雅虎公司 。1996年,雅虎公司在华尔街上市,获得了更多的资金支持 ,于是杨致远与大卫·费罗在门户网站的市场上进行大举拓展。
在第一季度拓展结束时,雅虎就以成倍的访问量优势,完败其余对手;在第二季度结束时 ,雅虎网站每天有200万以上的互联网用户造访,而每天的累积访问次数更是达到了1400万次。
可以说,在1996年年末的时候,雅虎公司就已经奠定了它在门户网站的领导地位 。
而在1997年 ,虽然全年雅虎公司营收总额达到6700万元,但因为公司尚在拓展时期,因此亏损了2300万元。
没能赚到钱虽然是个遗憾 ,但当时投资商都知道雅虎的潜力强大,于是将它的估值提升到了28亿美元。
雅虎公司就是通过大量的初期投入,使得雅虎网站的访问量呈几何模式增长的 。
到1999年的时候 ,雅虎公司的市值已经达到了390亿美元,而杨致远的账面财富则达到了75亿美元。与此同时,雅虎公司将市场逐渐推向了全世界。
1999年9月 ,中文版的雅虎网正式开通。与雅虎公司的英文网站一样,雅虎网也是以门户网站为主要经营业务,并且在中国逐渐占据了大量市场 。
当时的门户网站市场还不像后来那样被几大门户网站瓜分 ,因此,雅虎这个带着外国基因的舶来品,在中国受到了很多用户的欢迎。
2003年,雅虎中国收购了提供中文上网服务的3721公司 ,从而大举拓展了自己的市场。
在之前,雅虎中国主要集中在门户网站领域,也就是如同现在的网易首页以及新浪首页一样 ,做的主要是分类链接 。
而通过收购3721公司,雅虎把业务拓展到了搜索引擎领域。 就这样,雅虎公司的业务集中在门户咨询 、门户导航以及3721的搜索服务上。
但雅虎公司这个血统明显不纯的外来者 ,在中国有着很大的劣势——在与网易、搜狐、新浪进行门户资讯以及搜索竞争上,优势明显不足 。
虽然雅虎中国在2004年率先推出了总体容量高达1G的电子邮箱,但仍然没能在与中国本土的几大门户网站竞争中占据优势。
2005年 ,远在美国的杨致远以及雅虎总公司,在再三权衡下,与阿里巴巴达成了换购协议—— 雅虎公司用雅虎中国以及10亿美元 ,换得了阿里巴巴40%的股份。
此时的雅虎,对中国的电商新秀阿里巴巴,可以说是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 。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看看这时候阿里巴巴公司各股东的持股比例就知道了。
此时雅虎在阿里巴巴持股高达40%,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大股东;
早先投资阿里巴巴的大股东日本软银 ,此时已经退居第二,持股比例为 29%;
至于马云,蔡崇信等管理团队 ,其持股比例合计,则是剩下的31%。
由于马云和雅虎此时的CEO杨致远关系很好,所以作为第一大股东的雅虎十分信任马云 ,便将5%的投票权直接转让给了马云团队 。
而马云团队也因此凭借36%的最大投票权,成功地控制了阿里巴巴。
在以后的较长一段时间里,雅虎都是阿里巴巴的第一大股东 ,对阿里巴巴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
2009年,号称为“硅谷女王”的卡罗尔·巴茨 (carol Bartz),被正式任命为雅虎的新一任CEO。在雅虎内斗中失败的杨致远 ,则被闲置了起来 。
先前,马云凭借和杨致远良好的私人关系,得到了雅虎5%的投票权,因此可以成功控制阿里巴巴;但此从卡罗尔·巴茨出任雅虎CEO之后 ,情况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卡罗尔·巴茨和杨致远不同,与马云的关系处理得并不好,所以也并不太相信马云团队。她多次与马云在重大事项上发生争执 ,甚至一度威胁要收回转让给马云团队的投票权 。
马云在那几年也一直如坐针毡,处境非常艰难。他深刻地明白,如果不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 ,阿里巴巴的后续发展将会受到巨大的影响。
因此,深谋远虑的马云,一直在策划着一项重大的行动 。
这项行动 ,就是后来争议颇多,让马云被投资界骂得狗血淋头的“支付宝拆分事件 ”。
2010年6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 ,自2010年9月1日起正式施行。
《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支付服务市场 健康 发展,规范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行为,防范支付风险 ,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
在《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中,对具有外资背景的网络支付机构做了严格的限定。
说简单点,也就是说 ,如果支付宝是被阿里巴巴全资控股的话,因为阿里巴巴外资占比较大,是不会被批准支付牌照的 ,而支付宝也无法在中国境内顺利运行。
事情发展到这个节骨眼上,马云和蔡崇信一致决定,要将支付宝内资化 。
于是 ,在通过多项操作后,马云将支付宝从阿里巴巴拆分,把支付宝的股权转移到自己名下的纯内资公司“浙江阿里巴巴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实现了国内企业100%控股。
但是问题在于,由于此时的雅虎CEO卡罗尔巴茨与马云管理团队交恶,所以马云的这种股权转移行为并没有得到董事会的同意和批准,在法理上 ,这种行为是无效的。
后来,马云管理团队与雅虎展开了长达几个月的谈判。
在谈判中,马云指出 ,如果支付宝不内资化,将不能顺应中国政府的监管,也不会获得支付牌照 。
如果支付宝无法在中国境内运行的话 ,淘宝以及阿里巴巴的整体电商业务将会受到巨大的影响,这样大家都将会得不偿失。
雅虎基于这一现实状况的前提下,最终也不得不屈服。
并且双方签署协议 ,支付宝必须继续为阿里巴巴提供服务,并且在支付宝上市时提供其市值的37.5%作为经济补偿 。
这,就是著名的“支付宝拆分事件”。
在这次事件中 ,雅虎可以说是被马云团队结结实实摆了一道。所以雅虎对马云以及阿里巴巴的安全感逐渐丧失,并在后续的时间里,不断地减持阿里巴巴的股份 。
2012年5月21日,阿里巴巴集团以63亿美元现金和不超过8亿美元的新增阿里巴巴集团优先股 ,回购了雅虎手中所持有阿里巴巴集团股份的一半。
雅虎因此在阿里巴巴的持股比例进一步减少,其对阿里巴巴的影响力,也因此进一步降低。
2014年 ,马云在美国纽约敲响了上市钟,阿里巴巴正式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 。
根据阿里巴巴提供给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招股说明书显示:
阿里巴巴在美国上市时,日本软银持股增长到了 34.4% ,取代雅虎成为阿里巴巴第一大股东;
而曾经作为第一大股东的雅虎,此时却退居到了第二大股东的位置,在阿里巴巴的持股减少到了 22.6%。
虽然此时的雅虎 ,已经没有了早期对阿里巴巴的强大影响力,但作为第二大股东,仍然是不可小觑的。
在雅虎不断减持阿里巴巴股份的过程中 ,与此同时,雅虎自身的发展却是举步维艰 。
谷歌,脸书等一众具有强大竞争力的互联网公司纷纷崛起,给雅虎造成了强大的外部竞争压力。
而雅虎本身也是昏招迭出 ,1998年错过收购谷歌,2006年错过收购脸书;2008年微软出资446亿美元收购它,竟然也被雅虎拒绝。
2013年 ,雅虎因为财政困难大量裁员;2014年,雅虎因为重大漏洞导致用户隐私被泄露,这更是让雅虎的用户大量流失。
雅虎从2000年的千亿美元市值一路下跌 ,到2017年美国通信公司Verizon以48亿美元收购了雅虎互联网核心业务,这个价格几乎是微软当年给出的收购价的十分之一 。
曾经的一代互联网巨头,最后却以低价贱卖的方式 ,成为了别人的子公司,这实在是让人唏嘘不已!
到了2019年9月的时候,雅虎在阿里巴巴的持股 ,已经被减持到仅0.2%左右了。
而到了 2020年7月,根据阿里巴巴的年报数据显示,马云持股4.8%,蔡崇信持股1.6% ,软银持股24.9%,雅虎则已经不在披露范围内,完全退出阿里巴巴主要股东名单了。
早期的雅虎是阿里巴巴的第一大股东 ,后来退居为第二大;而直到如今,它已经退出了阿里,不再出现在公众视野之中 。
雅虎作为世界著名的互联网巨头 ,阿里巴巴的重要股东之一,如今却落得个这样的下场,这实在是让人唏嘘不已!
实事求是地讲 ,这其中虽然有很多外部原因,比如马云的套路,谷歌 ,脸书的激烈竞争等;但从本质上来说,还是雅虎自身的问题更大。
各位朋友,你们对此怎么看呢?欢迎大家各抒己见,踊跃评论。
由于“维护‘客户第一’的价值观不力 ” ,阿里巴巴B2B公司首席执行官(CEO)卫哲 、首席运营官(COO)李旭晖辞职 。此外,原B2B公司人事资深副总裁邓康明引咎辞去集团公关总监(CPO)职务,降级另用。一间上市公司 ,以“维护价值观不力”为由,以“引咎辞职”这样的直接方式,事实上一次性罢免三位高管 ,实属罕见。但究其事实,在“维护价值观不力 ”的背后,是公司管理具体且严重的疏失 ,而且已经给公司声誉造成了实在的损失,马云断腕止损,也就不难理解 。引发此次高层人事地震的肇因 ,是阿里巴巴B2B对外贸易平台上,被发现2000多家中国供应商涉嫌欺诈全球买家。虽然透过报道,尚无法确认国外买家是否已经就被骗事宜提出告诉,但如此大面积的商家涉嫌诈骗 ,阿里巴巴B2B公司未来可能面临的诉讼难以避免。尤其严重的是,如果是单纯的商家行骗,则作为提供网络交易平台的网络公司究竟应该承担何种责任 ,法律界尚有争论 。但此次商家行骗,却有阿里巴巴内部销售人员参与合谋,阿里巴巴公司必然面对严厉的法律追究。此时阿里巴巴公司主动处理高管 ,且准备好应诉赔偿资金,可以视为争取主动的良好姿态。作为中国电子商务领域的领跑者,阿里巴巴集团旗下阿里巴巴B2B公司、淘宝网及支付宝 ,不仅以其敏锐的嗅觉、先进的理念和出色的经营,奠定了自身在电子商务领域的强悍地位,而且在相当程度上成为该领域的“形象代表”和规则制定者。换言之 ,阿里巴巴或淘宝网的公众形象和信誉,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中国电子商务在中国公众中的印象和信誉 。阿里巴巴和淘宝网的任何失德 、失信记录,都可能给本来便十分脆弱的中国电子商务信誉,带来严重的打击。电子商务的交易方式 ,帮助分处世界任何角落的任何人,可以在终生不闻声、不谋面的情况下,成为互通有无的商业伙伴。而这种交易模式得以成立和维系的唯一基础 ,在于买卖双方的良好信誉和彼此互信 。对于提供交易平台的网络运营商,如阿里巴巴或淘宝网而言,任何商家的失信 ,都可能给公司信誉带来伤害,当失信商家大面积出现时,甚至可能使公司辛苦积累的信誉崩解 ,乃至危及公司生存。尤其在中国社会互信极度匮乏的大环境下,严格制定规则、大力加强监管,成为电子商务交易平台运营商必须完成的“不可能任务”。明确了这一背景 ,则马云反复强调的“用户第一”原则,既可视为阿里巴巴公司的“价值观 ”,其实也是维系公司命脉的生存策略 。事件发生之后,马云在其致全体员工的内部邮件中称:“这个世界不需要再多一家互联网公司 ,也不需要再多一家会挣钱的公司。”但就外部人的客观判断,一旦放弃“用户第一”的原则而失信于公众,阿里巴巴将不会再是一家“会挣钱的公司 ”。对此 ,马云应该比别人有更深切的理解和忧患 。对于马云的壮士断腕之举,坊间多有各种议论,比较普遍的观点 ,是认为此举不过是面对信誉危机时的公关手段。但面对危机,公关乃是必须,不公关才是荒谬和愚蠢。真正的问题是 ,如果仅止于公关,是否真的能够化解诈骗事件带给阿里巴巴,乃至整个中国电子商务的冲击 ,以及透过这一事件暴露出来的漏洞,能否真正被堵住 。围绕这一事件,网络舆论中已经开始出现对淘宝网商家售卖假货的抨击,并已经将批评的矛头 ,指向淘宝网的规则漏洞和监管不严。如果淘宝网真的失信于更广大的中国用户,恐怕才是对阿里巴巴商业“帝国”更严重的威胁。作为业界老大,阿里巴巴集团对中国电子商务的前景负有更大的责任 ,对企业内部的道德和纪律整肃,必然对整个业界的“行规”和秩序,有示范和约规的作用。为此 ,公众都在拭目而视 。
关于“支付宝是怎样处理危机关系的? ”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千凡]投稿,不代表善心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shanxin99.net/shan/2110.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善心号的签约作者“千凡”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支付宝是怎样处理危机关系的?”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支付宝是怎样处理危机关系的?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
文章不错《支付宝是怎样处理危机关系的?》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