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自我抽离”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自我抽离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 ,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
周主题情绪管理
本周作业5主题:调节情绪的最有效方法:自我抽离
片段来源选自《蔡康永的情商课》P33-P35R:阅读原文情商,从头到尾就是一件自己对自己的事。如同每晚我们睡着都是一个人入睡;做梦 ,都是一个人入梦;肚子饿或肚子痛,也都是一个人饿 、一个人痛。人生最根本的事没什么可以赖给别人,都是自己经历、自已得失,只是我们有时候喜欢幻想别人能分担很多事罢了 。培养一个阳光又冷静版的分身 ,根本是你从小玩各种想象游戏时,就已经会了的事。只是我们大概把分身只当是幼时的玩伴,没想过要厮守一生、委以重任吧。其实 ,既然我们在成长,我们的分身当然也会成长的。 在独处时,我喜欢请出我的分身 。他可以陪我做这几件事:
我的分身可以观察到此刻的我 ,有没有在向我想要的生活靠近。如果没有,他可以问我:“怎么了? ”“为什么?”
另外,在我很无力 ,快要撑不过去时,我会拜托我的分身,替我到一年后 、三年后或十年后 ,去看看我的生活。这个阳光冷静版的我,去几年之后看了几眼再回来,他会告诉我,几年后的我 ,还是活着,又在烦恼别的事,表示眼前的无力与困顿 ,并没有严重到会杀死我 。然后我就会略为松一口气,知道人生终究会继续。当然,如果他去看了几年之后 ,回来告诉我,我到时已经不在了,那也还是能提醒我更珍重眼前 ,因为眼前可能就是仅剩的时光这也能促使我郑重面对此刻的一切。
我期望我这个分身,除了阳光,也有冷静的一面 ,所以如果我眼前过于得意,他也不忘去几周或几个月之后,替我看两眼,然后回来告诉我 ,我眼前得意的事,过几周根本就没人记得,也对一切毫无助益 ,所以得意一下已经很够了 。他的扫兴,可以提醒我拿捏恰如其分的情绪。没错,我期待他扫兴。扫兴是接受失去 ,迈向平静的重要练习 。每个人八卦别人的是非时,都非常英明,确实证明了当局者迷 ,旁观者清。
所以,当我们这么容易成为入迷的当局者时,培养一个我们信赖的旁观者 ,也就是我们的分身,既方便,又随传随到。哲学家爱比克泰德( Epictetus)在两千多年前说过:“
先对自己说,你将要成为什么 ,
然后再告诉自己,必须要做什么 。
当你对现在选的方向很不确定时,派你的分身去看看三年后的你 ,在过的是什么样的生活,用那个来校准你现在的方向。自言自语,自说自话 ,自问自答,在大惊小怪的人群眼中——被当成一个人有毛病的征兆。然而所有努力要越活越明智的人,每个都是一路自问自答而成长的。
所有能够写出书的人 ,也都是一路自言自语、自说自话,才把书写出来的 。这些人自言自语时,是他们正在与一个温暖版的自己诉苦 ,正在与一个雄辩版的自己争论,或者,正在与一个耐心版的自己核对,正在与一个狂野版的自己共舞。我们如果拒绝分身 ,孤身陷在现实的每日生活里,就会陷在过往的经验里,也陷在既定的人际关系里。我们很难逃脱此时此地给我们的很多限制 。
I:用自己的话重述原文情商的修炼 ,是一件非常自我的事情。蔡康永在片段中形象地描述了一种情商修炼的方法:培养分身。这个在心理治疗领域有一个更专业的名词:自我抽离 。简单来说,自我抽离就是我们像脱离自身躯体的人一样,从旁观者的角度观察自己 ,在正在面对或者过去发生的事实中,做出了怎样的反应,或者让分离出的那个自己去到未来 ,看看可能会发生什么,然后自己和那个旁观者或分身再进行一系列的互动交流,最终自我反省 ,自我对话,自我调节情绪,以达到提升情绪智力的目的。
正如文中所说的,一个冷静而又阳光的分身 ,在自己独处之时,发挥着这么几个功能:
向自己拷问:是否向着心中期望的目标前进?向自己提问:“为什么?”“怎么了 ”?在我失意或即将崩溃之时,去往未来 ,寻找让我坚持的希望在我得意即将忘形之时,同样去往未来,提醒我当下的无足轻重为什么这种修炼情商的方法有效呢?旁观者的角度 ,更容易让我们把注意力放在“听到的事实”和“观察到的行动”上,减少没有意义的解读、反应和结果。旁观者的提问,让我们由情绪掌控思考转变为思考掌控情绪 ,这种视角下,情绪和身体反应都不强烈,血压升高也不多 ,并且很快就能恢复正常状态 。(心理学家的研究)自我对话的机制,让自己更能理解当时的感受产生的原因,旁观者用更远更广的视角看待事情本身,对情绪的反省 ,调节效果会更加明显和有效。我们平时可以如何培养一个这样的分身呢?可以从下面几点来着手:独处时,经常问问自己:向着自己期望前进了吗?你最近怎么了?为什么会这样呢?对过去和当下产生负面情绪的事件,情境 ,用书写的方式,和自己对话,自问自答 ,尽可能清晰描述事实,描述真实的感受,越细致越好。用准确的情绪词汇描述自己的情绪 ,并记得多问一句:“为什么会有这种情绪呢?”极端情绪下,例如极度失意或者极度得意的情境下,提醒自己 ,抽离出来,去未来几周后,几个月后,几年后 ,再回来和自己对话,交流,展望一下未来并没有因为失意而变糟 ,此时的得意在未来也不过如此 。这些都不是知道了就能做到的修炼方法,需要我们先把它放入意识中,然后碰到相应的场景 ,从意识中提取出来,进行应用。当有一天,我们能在各种情绪中 ,自动反应出这些自我抽离的方法,相信我们的情商也就修炼到了一个全新的境界。
A1:描述自己的相关经验
19年底,校师生发展中心负责的老师退休了 ,我就调到了那负责相关工作。虽然心理健康已经成了一个高频词汇,但是落实到学校,实实在在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及相关活动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 。
但是因为我喜爱,怀揣憧憬 ,并且想把工作做好,所以每当坐到办公室时,我就想做什么活动好呢?讲座 ,读书会,心理**,团体活动 ,沙盘……活动真的是五花八门,每一个我都想要做,每一个都想做好。所以开始手忙脚乱 ,心也变得乱糟糟的了,最后这一天就这样虚度了,什么都没做好。
但是偶尔我也会鼓励自己:专注做好手头的事 ,坚持下去,先做好这一件,万丈高楼平地起,短暂寻求一下心理的慰藉 。
反思:学习了今天的便签后 ,知道了当我们成为入迷的当局者时,培养一个我们信赖的旁观者,也就是我们的分身 ,会带领我们逃脱限制。
其实在我应对这件事情的时候,已经出现了不自觉的在使用着自我抽离的方法对自己鞭策,但是光是鼓励 ,可能还不够,
A2:我的应用(目标与行动)
目标接下来的几周,当我工作时 ,不免还是会陷入因为求全而东一榔头西棒槌的情况,我要用“自我抽离 ”技术,实现目标明确 ,行动坚定。
一个月都能做到奖励自己一顿涮羊肉,
如果一周内有做不到的情况惩罚自己断舍离三件物品 。
行动
(1)问目标:
首先我要问自己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发展中心老师?匹配的是哪些相关活动?
其实成为一个什么样的老师这个回答一直都有,就是传播相关知识,拥有咨询技能。对应的就可以多做讲座 ,报纸和个体咨询。
(2)问行动:
通过自我抽离,让分身追问自我要实现上述目标需要做什么?
一边自问自答,一边用纸笔罗列 ,也可以画思维导图 : 要多去开讲座、多咨询,积累丰富的经验 。还有不断深度阅读专业书籍,并广泛涉猎其他书籍扩展知识边界。
(3) 问未来:
分身可以替我去未来1年2年后去看看。
可能那时候的我已经在讲座和个体咨询上做出了个人的风格 ,深受老师和学生的喜爱 。也可能因为我不断的深入学习,最后考上了博士,使我在学业上更上一层楼。
(4)问检视
想法真的是美好 ,但是行动还是要一步一步来。
更好地实现目标,需要每天在手账里做自我检视,自己和自己对话 ,今天做了哪些事情?哪些做得好,哪些还有待提高?
相信自我抽离的技术可以让我在工作获得“轻而易举的成功”。
关于“自我抽离”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绿竹]投稿,不代表善心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shanxin99.net/shan/2696.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善心号的签约作者“绿竹”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自我抽离”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自我抽离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周主题情绪管理 本周作业5主题:调...
文章不错《自我抽离》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