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贝德卡皈依佛教并非政治噱头

2025-02-05 16:18来源:本站编辑

印度宪法的起草者B.R.安贝德卡博士经过49年的广泛研究、激烈辩论和社会政治活动,他于1956年与50万追随者一起皈依佛教,哈佛学者克里斯托弗·奎恩(Christopher Queen)说。

印度达利特(贱民)的偶像、印度宪法起草委员会主席比姆拉姆吉·安贝德卡尔博士在1956年去世前与50万信徒一起从印度教改信佛教。

这个仪式在马哈拉施特拉邦的那格浦尔举行,是公众对种姓歧视的一次大规模抗议,种姓歧视在印度过去和现在都很猖獗。

根据他的几位传记作者的说法,安贝德卡尔决定正式离开印度教,是因为他没能让达利特人在独立后的民主印度成为一个有效的政治团体。他的“独立工党”在20世纪50年代早期的选举中未能取得成功。因此,批评人士说,皈依基督教是一种政治绝望的行为,而不是宗教或精神上的行为。

早些时候,他们指责他对佛教的拥护是“游说政治改革的噱头”。

但哈佛大学佛教学者兼讲师克里斯托弗•奎恩(Christopher Queen)在他的最新论文中辩称,安贝德卡的皈依源于一种精神上和政治上的追求。事实上,它源于一种社会政治和精神需求,需要找到一种替代不平等的、种姓制度盛行的印度教。

奎恩说,这种转变是安贝德卡在过去50年里进行的广泛研究、激烈辩论和社会政治活动的高潮(参考:克里斯托弗·奎恩:种姓:社会排斥全球期刊,安贝德卡司法哲学的佛教根源。5 No. 2 pp. 287-301/ April 2024)。

根据奎恩的说法,安贝德卡与佛教的幽会早在1907年就开始了,比他正式皈依佛教早了近半个世纪。他高中毕业后不久,马拉地著名的社会改革家和作家克鲁什纳吉·阿琼·克鲁斯卡尔(Krushnaji Arjun Keluskar)送给他一本自己写的佛陀传记。马拉地语书为年轻的安贝德卡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他被佛陀时代民主共和国的存在和佛陀为僧伽制定的民主宪法迷住了。

多年来,安贝德卡尔对哲学、宗教和历史书籍如饥似渴。他在哥伦比亚大学和伦敦经济学院获得了经济学博士学位,还在英国获得了法学学位。奎恩说,在他去世时,他在孟买Rajgrihain的住所有5万本书。

“关于佛教历史和文学的书籍有数百卷,包括马克斯·穆勒的《东方圣书》,里斯·戴维斯的《巴利文社》翻译系列中的小乘经典,《摩诃菩提》和其他期刊,以及无数的比较宗教、社会研究、哲学和历史的学术研究。”

“最重要的是,安贝德卡尔用彩色铅笔在他的许多书上做了标记,有时还做了大量的标记,在他认为重要的段落下划线,并在空白处做记号,以帮助他将来对材料进行分类和整理。”

佛的民主

当独立的印度起草宪法时,人们对政府的形式进行了辩论,安贝德卡探索了议会民主,他说这种民主存在于佛陀的时代,佛教模式是理想的,没有不平等、等级制度和暴力。

“曾经有一段时间,印度到处都是共和国,即使在有君主制的地方,它们要么是民选的,要么是受限制的。它们从来不是绝对的。一项对佛教比丘僧伽的研究表明,不仅有议会——因为僧伽只不过是议会——而且僧伽们知道并遵守现代已知的议会程序的所有规则。”

“他们有关于座位安排的规则,关于动议,决议,法定人数,Whip,计票,投票表决,谴责动议等的规则,尽管这些议会程序规则是由佛陀应用于僧伽会议的,但他一定是从他那个时代在该国运作的政治会议的规则中借来的,”Ambedkar说。

海得拉巴奥斯马尼亚大学(Osmania University)的政治学家、达利特公民自由运动的积极分子坎查·伊莱雅(Kancha Ilaiah)证实了这一点。伊莱雅说:“在印度历史的关键阶段,当自由部落被无情地消灭或被纳入不断扩大的国家权力的轨道时,人们正在部落平等的废墟上经历新价值观的兴起。”这里指的是佛教的出现。

伊莱雅确定了一些经文,提倡频繁、定期和和谐的部落集会,以及法定人数、动议、声音投票和秘密芭蕾的指导原则,在不可能达成共识时组建委员会,以及禁止对在现代法律中已适当解决的问题进行重新诉讼。

正如《那就是印度》(Wonder that is India)一书的作者A.L. Basham在1954年所说:“佛陀本人虽然是国王的朋友,但似乎对这个古老的共和组织有着深厚的感情,据说在他去世前不久,他在一段引人注目的段落中警告过瓦吉安人,他们的安全取决于保持他们的传统,并定期举行出席率很高的集会。”

瓦吉安人是一个繁荣幸福的社区,统治着比哈尔邦北部的米蒂拉地区。

从佛教的观点出发,安贝德卡尔警告正在起草印度宪法的制宪会议,不要把印度人对圣人的热爱作为对强大人物的英雄崇拜。他还警告说,不要把自由、平等和博爱的原则视为不同的东西。

在从佛教历史中了解到平等在民主国家的核心地位后,安贝德卡尔告诉成员们:“印度是一片严重不平等的土地,没有平等和博爱,自由和自由就不可能存在。”

他警告印度人,在不道德统治国家的情况下,政治独立不会带来繁荣。

他说:“为了结束这些麻烦,印度必须信奉佛教,这是唯一基于道德原则的宗教。”他继续承诺将他的余生奉献给佛法的复兴和传播

安贝德卡尔在英文佛教杂志《摩诃菩提》上发表了一篇题为《佛陀和他的宗教的未来》的文章,他在文章中宣称,印度教正坐在一座“即将爆发的火山上”。他补充说,避免这场灾难的方法是解决受压迫者的问题。

就像罗马时代基督教推翻异教一样,印度的落后阶层将摒弃婆罗门教,信奉一种能在精神上和道德上摆脱种姓祸害的宗教。但是,要实现皈依,需要新的佛教圣经,需要比丘僧团从懒散到服务的改革,需要在全国各地建立佛教传教机构。”

访问斯里兰卡

安贝德卡尔前往科伦坡参加世界佛教徒联谊会的第一次会议。他参观了Viharas,近距离观察了那里的修行,并在青年佛教协会发表了演讲。在那里,他恳求佛教徒将佛教传播到世界各地。

一个搅拌器

安贝德卡不是一个与世隔绝的学者。早年,他曾为马哈拉施特拉邦马哈德的达利特人争取水权。1927年3月,达利特人在仪式上喝了一口公共供水,被愤怒的种姓印度教徒殴打。去年12月,达利特人回来焚烧了一本《手抄本》(Manusmriti),这是一部为暴力对待贱民辩护的印度教法典。马哈德之争最终以法院结束,达利特获得公共用水的权利,但只是在几年之后。

1933年,他告诉圣雄甘地,他不能诚实地称自己为印度教徒。他从伦敦写信说,他决心离开印度教,改信佛教。1935年,安贝德卡尔在马哈拉施特拉邦的约奥拉发表了他的历史性演讲,发誓不会以印度教徒的身份死去。一年后,他在一次马哈尔(Mahar)种姓领袖会议上发表讲话,最后引用了佛陀的话:“你们要做自己的灯。不要向别人寻求庇护。”

1940年2月,他告诉一位记者,“贱民”最初是强加给佛教徒的,因为他们拒绝实践印度教的佛法。

善信网声明:未经许可,不得转载。